Quantcast
Channel: 好書搶先看 – PanSci 泛科學
Browsing all 748 articles
Browse latest View live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我有一個未竟的夢想─《便便不思議》推薦序

在2004 年,台北動物園主辦世界動物園水族館協會的年會。由於這理論上是全世界的動物園水族館館長都會來參加的會議,是個對全世界展現動物園的 好機會,所以動物園除了會議本身之外,也找了許多的經費舉辦台北動物季,陸續辦了大大小小二十多個活動。 當時我想要在動物園的主軸步道兩側各放 50...

View Article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想要與喜歡,觸發你的渴望──《引誘科學》

利用「想要又喜歡」的天性 所有的動物,包括人類在內,都有達成目標與尋求獎賞的天性,例如:性交讓我們能繁衍後代,獎勵則是過程中的歡愉感;打獵讓我們找到食物,獎勵則是存活下去;當我們解開一個困難的謎題,得到的獎勵就是滿足感。我們的身體不斷訓練我們養成某些習慣,因為它認為那可以令我們高興,或是有益於我們的生存與福祉。...

View Article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末日降臨後,世界變什麼樣?——《最後一個知識人》

最好的世界終結方式...

View Article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世界末日之後,你必須成為會做工具的工具人!——《最後一個知識人》

攸關生存的金屬 金屬具有完全不見於其他材料的種種特性。有些十分堅硬、強韌,適合用來製造工具,武器或結構零件,好比釘子或完整大梁。不過金屬也具有可塑性,不像陶瓷那麼酥脆——金屬受壓時會變形,不會碎裂,還可以拉成細絲,能用來固定、製造圍籬或傳導電力。多種金屬還能抗拒非常高的溫度,是打造高性能機器的理想材料。 能夠製造金屬器具,將大大地增加你在末日生存的能力。圖/wikipedia...

View Article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尋找尼斯湖水怪 ──《BBC知識》

自 1930 年代以來,許多享譽全球的科學家先後加入搜尋尼斯湖水怪的行列,儘管批評者認為他們應該「放下對水怪的執著,重拾篤信上帝之心」,但絲毫沒有動搖他們尋找真相的決心。 尼斯湖的夕照。 作者/葛瑞‧威廉斯(Gareth Williams),英國布里斯托大學醫學院榮譽教授、 科學史專家。 譯者/黃于薇,成功大學外文系畢,兼職譯者,與 PanSci 泛科學長期合作科普文章翻譯 水怪現蹤 1960 年...

View Article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在汪洋大海中,如何找到自己的位置?——《最後一個知識人》

我在哪裡?...

View Article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表觀遺傳學,先天與後天的橋梁——《BBC知識》

  作者/奈莎‧ 凱利(Nessa Carey) 譯者/賴毓貞 基因密碼打造你我樣貌的藍圖,但飲食、生活方式和環境可能會在DNA上略加修飾,影響我們、甚至後代的基因表現。科學家如何認知這項機制?這是達爾文演化論所面臨最嚴峻的挑戰嗎?...

View Article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無語良師,照亮人世的燭光——《我的十堂大體解剖課》

在醫學院,有一群很特別的「師資」,用一種非常獨特的方式來傳道、授業、解惑,他們給學生的,是貨真價實的「身教」。我們稱他們為「大體老師」。...

View Article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想念曾經並肩作戰的老朋友

本文為《不該被殺掉的微生物:濫用抗生素如何加速現在瘟疫的蔓延》一書之推薦序,由慈濟大學生命科學系助理教授,同時也是泛科學專欄作者「細菌人」陳俊堯老師 撰寫。 圖/IMDB...

View Article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肝膽相照?脂肪肝和膽結石——《我的十堂大體解剖課》

擁有再生能力的神奇器官 在腹腔,其實還有許多有意思的臟器等待學生探索。...

View Article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蒙塵巨人何處去,核能的十字路口——《BBC知識》

五年前,福島核災引起全球譁然,各國的核能發展瞬間喊停,民間反核聲浪四起。德國宣示 2022 年全面廢核,中國則在觀望後加速擁核。核能為何令人又愛又恨?我們未來的能源藍圖真能排除核能嗎? 作者/鄧肯.吉勒(Duncan Geere) 譯者/高英哲 2011 年 3 月 11 日,一場意外震撼了核能發展。日本太平洋外海大約 70 公里處發生了規模 9.0...

View Article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工作細胞》:血管裡的微科學故事

《工作細胞》是部難得的微科學漫畫,敘述帥氣的白血球先生,與呆萌紅血球小姐的冒險故事。儘管裡頭充滿了努力、友情、正義必勝的故事,白血球們總是能夠一次又一次殺爆入侵的微生物(其實我比較想看微生物贏 XD)。但,真實的世界又是如何呢? 工作細胞第一集封面,左為白血球先生,右邊是紅血球小姐。source:東立出版社 紅血球其實像顆貝果麵包,至於白血球咩,比較像是顆煎壞的荷包蛋……...

View Article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為何玩線上遊戲時容易情緒失控?——《科學月刊》

文/林日璇|政治大學傳播學院副教授,美國密西根州立大學媒體與資訊博士。專長為媒體心理學,研究數位遊戲及社群媒體。研究刊登於 Journal of Communication、Media Psychology 等傳播頂尖期刊。...

View Article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全球氣候變遷,是我們害的嗎?──《BBC知識》

在地球漫長的歷史中,全球溫度總是反覆升降,那麼為什麼我們要對近年來的升溫緊張兮兮?人類當真是地球暖化的罪魁禍首嗎? 作者/凱特‧ 拉薇莉歐絲(Kate Ravilious) 譯者/高英哲 很久很久以前,棕櫚樹在北極長得很茂盛,鱷魚在阿拉斯加的海灘上曬太陽。那時候兩極都沒有冰,地球均溫接近攝氏23度(現今的均溫大約是攝氏 14.6 度)。那是在 5,600...

View Article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音樂與噪音的差別——《好音樂的科學》

音高是什麼? 有了音高,我們就能區分「樂音」和「噪音」。接下來我會用更多篇幅加以說明,這裡我們先用一段簡短介紹起個頭。...

View Article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如何成為歌手?談絕對音感——《好音樂的科學》

試想有三個人在沐浴時高歌。別想歪,不是在同一個浴室裡,本書可不是那方面的書。這三個人是在某座社區中不同樓層各自的浴室裡開唱。 《Mamma Mia》裡的招牌主題曲(Dancing Queen)。圖/Wikipedia 天生的絕對音感 金正嫦在二樓唱,一手拿著琴酒,一邊用破鑼嗓高分貝地嘶吼阿巴合唱團(ABBA)的經典金曲「Dancing...

View Article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黑膠唱片比 CD 好嗎?類比與數位錄音的差異——《好音樂的科學》

自 1980 年代 CD 開始變得隨處可得後,針對 CD 提供的音樂品質是否勝過被它取代的黑膠唱片這個議題,便有了一番激烈的爭論。大多數的論點集中在「類比」和「數位」技術的差異上,因此我想在做更進一步的探討前,先說明這項差異為何。 黑膠唱片與播放唱盤。圖/flickr 類比/數位之間的差異...

View Article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發現沒有粒線體的真核生物?——《科學月刊》

文/李岳倫|國家衛生研究院癌症研究所副研究員,研究領域為腫瘤微環境與癌症逆境生理之交互作用,特別是粒線體逆境與癌症。 圖/By Blausen gallery 2014, CC BY 3.0, wikimedia commons....

View Article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母乳」其實沒有想像中那麼神?——《心理師爸爸的心手育嬰筆記》

我是一位臨床心理師,所受的背景訓練主要為臨床心理學。以科學證據為基礎的練習,是我們在研究所中反覆經歷的,我們必須有能力去判斷,某心理學或其相關論述的正確性,抑或在現今的研究資料庫中,有無相關議題的論文資料。 臨床心理師確實不是醫師,但並不是說「不是醫師的人,就無法進行科學判斷」。只要有心,每位新手父母都可以做好這件事。...

View Article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小小的助聽器,如何把聲音變大?──《知識大圖解》

據說動物演化出聽覺,是為了發揮預警作用,但對人類來說,聽覺的功效遠不只於此。不幸的是,有些人天生患有聽覺障礙,老年人也會隨著老化而聽力減退,所幸在現代科技協助下,許多為聽障所苦的患者,現在都藉由助聽器重獲寶貴的聽覺。 本圖節錄自《How It Works知識大圖解 國際中文版》第21期(2016年06月號),全見版請點擊圖片。...

View Article
Browsing all 748 articles
Browse latest View live


<script src="https://jsc.adskeeper.com/r/s/rssing.com.1596347.js" async> </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