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點因紫菜消失而瀕危的海苔產業,如何重回日本人的餐桌?——《藻的秘密》
作者/茹絲.卡辛吉;譯者/鄧子衿 多種營養,一次滿足的好食材「海苔」 海苔除了味道鮮美,還有許多理由讓它不虛「好食材」的美名。雖然海草(包括海苔)並不是天堂來的食物,但是除了碘之外,它還具備其他多種養分,纖維與蛋白質的含量也高,而且熱量低。...
View Article小小的藻類生長大爆發的「藻華」,如何影響經濟與健康?——《藻的秘密》
作者/茹絲.卡辛吉;譯者/鄧子衿 藻華產生的軟骨藻酸,對人類與哺乳類都有威脅的毒素 全球各地藻華產生軟骨藻酸事件出現的次數不但愈來愈頻繁,面積也愈來愈大,這是因為海水變得更溫暖,同時有更多肥料流入海中所造成的。...
View Article當大腦找不到地標參照,荒山野徑就能迷路迷到致命——《錯把自己當老虎的人》下
作者/海倫‧湯姆森;譯者/洪慧芳 前情提要,上一篇《我是誰?我在哪?腦內的導航系統到底是怎麼運作的呀?——《錯把自己當老虎的人》上》,我們介紹了大腦導航相關的細胞及其運作,接下來讓我們從故事中了解在導航時,地標參照的重要性吧! 你若是發現我的遺體,請聯絡我的先生喬治和女兒凱麗。讓他們知道我死了,以及你在哪裡發現我的,這會是天大的恩賜,無論是距今多少年後。 六十六歲的喬拉汀.拉蓋(Geraldine...
View Article我是誰?我在哪?這裡是哪裡?腦內的導航系統到底是怎麼運作?——《錯把自己當老虎的人》上
作者/海倫‧湯姆森;譯者/洪慧芳 告訴你確切位置的「位置細胞」 1960 年代,倫敦大學學院的神經學家約翰.奧基夫(John O’Keefe)開始探究「一般導航能力的祕訣存在於海馬迴」這個概念。...
View Article天婦羅配白蘿蔔泥:江戶時代的絕世好滋味——《江戶四大美食》
作者/飯野亮一;譯者/陳令嫻 天婦羅的普及白蘿蔔泥有功 「酥脆油炸天婦羅,佐以現磨蘿蔔泥,去油解膩滋味好,黃金搭配組合佳。」(《柳》一五一,天保九年,1838) 如同川柳所示,攤販會一邊炸天婦羅,一邊磨白蘿蔔。當時的人飲食清淡,不太吃野味和油類。油膩的天婦羅對於當時的人而言,是非常奇特的食物。天婦羅攤為了方便客人吃完天婦羅清嘴巴,於是提供白蘿蔔泥。天婦羅之所以能普及,白蘿蔔泥功不可沒。...
View Article蕎麥麵醬汁的演變史:從味噌到關東醬油——《江戶四大美食》
作者/飯野亮一;譯者/陳令嫻 蕎麥麵醬汁從味噌味轉換為醬油味 江戶蕎麥麵大受歡迎的主要原因在於店家下工夫調製醬汁。 現在日文稱蕎麥麵醬汁為「蕎麥露」,江戶時代稱為「蕎麥汁」。醬汁的調味料從滋味濃郁的味噌轉變為清淡的淡口醬油(下行醬油),最後又轉換為重口味的濃口醬油(地產醬油)。 江戶蕎麥麵好吃的關鍵之一,正是店家下足功夫調製的醬料。圖/pixabay...
View Article由泰利斯、畢達哥拉斯到亞里斯多德,古希臘如何開展科學思維——《月球之書》
作者/大衛.翁弗拉許;譯者/林柏宏 科學的起源:以真實性質的角度來理解自然 二十世紀物理學家理查. 費曼(Richard Feynman,1918-1988)認為,當代物理學奠基於巴比倫人的數學方法,他們會以數學的方式來闡述問題,這種經驗能夠讓人學會歸納,進而發現自然原理。歐幾里得(Euclid ofAlexandria,西元前三世紀中期到西元前 285...
View Article月亮催生了天文學,天文學催生了科學:孕育學術研究的「亞歷山卓圖書館」——《月球之書》
作者/大衛.翁弗拉許;譯者/林柏宏 孕育學術研究的亞歷山卓圖書館 在古代,月亮催生了天文學,天文學催生了科學整體。 到了西元前三世紀,科學研究集中在埃及的亞歷山卓,創建這座城市的是來自馬其頓的亞歷山大大帝(Alexander of Macedon,西元前 356-323),他支持科學研究,而他最信任的將軍托勒密一世(PtolemyI Soter,約西元前...
View Article從塵囂中的寧靜,找到自己的歸屬——《隱形的奧義》推薦序
你看不到我,你看不到我。這就是隱形的奧義?!圖/GIPHY 隱形的奧義?是要披上哈利波特的隱身斗篷、或是拿到哈比人的魔戒?是像X戰警裡的魔形女那樣自由變換身分,或是像驚奇四超人裡的隱形女那樣霎時消失呢?本書給的答案,沒那麼奇幻,但更加安慰。...
View Article如果殺人有罪,避孕是不是也有罪?——《機器人會變成人嗎?33 則最令現代人焦慮的邏輯議題》
作者/彼得.凱夫(Peter Cave);譯者/丁宥榆 我遭受到嚴重的歧視。 我是誰?我是你幾年前、去年或一會兒之前,在你不肯發生性行為,或採取避孕措施時沒能創造出的那個人。有千千萬萬個像我這樣的人,全都受到不公平的對待。 你們這些被生下的幸運兒,把人類生命價值講得頭頭是道,盡最大努力使人好好活著。你們建立法律系統、道德壓力、制衡原則,好保護人類不被殺害。...
View Article宇宙的存在,是永無止境的奧祕——《機器人會變成人嗎?33 則最令現代人焦慮的邏輯議題》
作者/彼得.凱夫(Peter Cave);譯者/丁宥榆 「好久好久以前,宇宙間空無一物……」 這故事不好發展下去。 如果我們接著說「……然後,有個東西出現了」,一定會有很多人要問:「那個東西是怎麼突然出現的?無中生有嗎?是嗎?」我們能給出的回答也只有:「就是出現了。」 「就是出現了。」圖/GIPHY...
View Article想過河?涉水、游泳聽起來太普通,還有哪些浮誇的過河方式?——《這麼做就對了!最ㄎ一ㄤ的生活科學指南》
作者/蘭德爾‧門羅(Randall Munroe);譯者/黃靜雅 人類喜歡住在河流附近,這代表我們常常發現自己需要過河。 過河最簡單的方法是「涉水而過」,意思其實就是「假裝河不在那裡,一直走一直走,走多遠算多遠」。 圖/天下文化提供 在河水很淺的地區,人們通常會試著涉水過河,但即使是淺水,也可能會有令人意想不到的危險。水的流速有多快,不太容易判斷,只要深及腳踝的水,就能把人沖得連站都站不穩。...
View Article一樣的月亮,為什麼我們拍的不一樣?——《這麼做就對了!最ㄎ一ㄤ的生活科學指南》
作者/蘭德爾‧門羅(Randall Munroe);譯者/黃靜雅 我們常常以為眼睛有如一對照相機,但是人類的視覺系統比任何照相機都要精密複雜得太多了,因為視覺是自然而然發生的,所以我們很容易忽略其複雜性。我們看到景象,腦海中出現畫面,但我們並沒有意識到,要有多少的處理、分析和交互作用才能產生那樣的畫面。...
View Article不管在哪裡都行,教你拍出更酷的自拍照!——《這麼做就對了!最ㄎ一ㄤ的生活科學指南》
作者/蘭德爾‧門羅(Randall Munroe);譯者/黃靜雅 在上篇《一樣的月亮,為什麼我們拍的不一樣?——《這麼做就對了!最ㄎ一ㄤ的生活科學指南》》中,介紹了眼睛與照相機的差異,以及視野的寬窄造就不同的結果。延續上篇,接下來談如何拍出特別的自拍照。 廣角自拍 這種使月亮顯得很小的廣角效果,同樣也會影響自拍的效果。...
View Article不要再誘惑我了!快使用「自言自語」克服心中的小惡魔——《用心理學發現微幸福》
作者/蔡宇哲、潘怡格 小美:「好想吃雞排啊,但吃了就減不了肥了!」 小明:「好想耍廢啊,但明天就要考試了!」 小美:「天啊,生活中的誘惑真是太多了,怎麼辦?」 你是不是也常陷入這樣的天人交戰中呢?事實上,我們每天都會面臨許多誘惑,如果要抗拒這些誘惑,我們需要有強大的「自制力」,也就是抑制內心衝動的能力。...
View Article為什麼食物能滿足心靈?帶你了解食物的療癒魔力!——《用心理學發現微幸福》
作者/蔡宇哲、潘怡格 小美:「我今天要好好大吃一頓!」 小明:「為什麼?你今天發生什麼事了嗎?」 小美:「最近事情一堆,搞得我好煩躁,所以我要吃東西發洩壓力。」 小明:「確實,有些食物總讓人感到很療癒,那你想吃什麼呢?」 小美:「我現在好想吃小時候巷口賣的那家豆花喔,真懷念!」 究竟食物有著什麼神奇的魔力,可以滿足人們的身心靈呢?除了食物本身真的好吃以外,是否還有其他魔力呢?...
View Article誰說金錢買不到快樂?買對東西就可以!——《用心理學發現微幸福》
作者/蔡宇哲、潘怡格 小明:「恭喜發財,紅包拿來!」 小美:「哈哈,你才要給我哩!」 小明:「你收了紅包打算去買什麼東西嗎?」 小美:「沒想過,因為我都交給爸媽保管。那你要去買什麼啊?」 小明:「我也還沒確定,想買電玩但又怕一下子就玩膩了不划算。」 小美:「好像不管買什麼東西,都會很快就失去樂趣了耶!」...
View Article太空不是問題,歧視才是距離:凱薩琳.強森如何成為 NASA 的關鍵少數?——《怪奇科學研究所》
作者/SME 在 2017 年奧斯卡頒獎典禮上出了一件奇怪的事情。當然,這裡說的不是頒錯獎的大烏龍,而是在一堆奔著小金人來的演員中間,卻有一位非裔女數學家混在了其中。原來她就是被奧斯卡提名的電影《關鍵少數》中的原型人物,NASA 的超級女英雄——凱薩琳.強森(Katherine Johnson)。 這部電影主要講述了在那個種族隔離大行其道的 20 世紀 60...
View Article想要「解決」身上的脂肪,光是多運動還不夠,飲食也很重要!——《走路的科學》
作者/謝恩・歐馬洛(Shane O’mara);譯者/謝雯伃 編按:很多人總以為增加運動量就能消耗多餘的能量,有效減重,但其實我們的身體並沒有這麼「聽話」。身體會有效地運用每一分能量,不會讓這些能量白白消耗掉,也因此減重不能單靠運動,控制能量攝取的多寡也很重要。 狩獵採集者(像是提斯曼人)會四處行走。他們為了採集食物及水源,經常每天走上很遠的距離,同時手上還拿著武器、工具以及小孩。...
View Article閉上眼、轉個圈,我還能相信自己的方向感嗎?——《走路的科學》
作者/謝恩・歐馬洛(Shane O’mara);譯者/謝雯伃 我們是如何走到任何地方的? 常識告訴我們,這是走路搭配視覺功能以及動作功能的結果;不過,這忽略了一個明顯事實,那就是盲人(包括天生眼盲者)以及視障人士也能朝向特定目的與方向行走;他們可以在看不見空間的情況下,於複雜的三維空間中確定方向。他們可以在複雜環境中找到自己的路,也能找到路回到起點。至於那些視力沒問題的人,矇起眼睛也能做到這些事。...
View Artic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