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山好水好宇宙,臺灣展望宇宙之眼: 鹿林天文臺——《蔚為奇談!宇宙人的天文百科》
文/國立中央大學天文研究所教授 陳文屏、國立中央大學鹿林天文臺臺長 林宏欽、國立中央大學天文研究所技士 張光祥 鹿林天文臺位於臺灣南投縣與嘉義縣交界之鹿林前山,緊鄰玉山國家公園,是臺灣最重要的光學天文基地,兼具研究與教育功能。 俯瞰鹿林天文臺的全貌(Credits:國立中央大學天文研究所)圖/三民提供 為什麼選在高山上建立鹿林天文臺? 鹿林天文臺的基本檔案 地理位置:東經...
View Article人類也能擁有上帝視角,宇宙中的天然放大鏡:重力透鏡——《蔚為奇談!宇宙人的天文百科》
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物理系副教授 李沃龍 重力透鏡的基礎是光在空間中傳播時,因受到區域重力場影響而發生偏折的效應,此效應是愛因斯坦等效原理的直接體現。...
View Article睜開眼,看見的是「真實」還是「幻象」?關於 VR 的道德議題——《VR萬物論》
作者/傑容‧藍尼爾(Jaron Lanier);譯者/洪慧芳 頭戴裝置一點都不時尚,看起來還很可笑 大型經典 VR 目鏡最糟的缺點,也是它最好的優點。 VR 頭戴裝置是最不時髦的時尚配件,但我很喜歡這點。它那明顯的笨重感,正好可以抵銷它可能帶來的毛骨悚然感。當你知道自己戴著那玩意兒,看起來像一九五○年代大眾科幻小說裡描繪的火星曲棍球員時,就無法假裝自己不在 VR 內,那是 VR 該有的樣子。...
View Article現實總是不如想像那麼美好,虛擬畫面投射在現實世界可能還需要更多技術突破——《VR萬物論》
作者/傑容‧藍尼爾(Jaron Lanier);譯者/洪慧芳 我們周遭充斥的可笑錯誤?! 有一件事,我一直拖著不談:為什麼你在科幻電影、概念影片、電視節目中看到的多數 VR 是不可能實現的?原因說起來實在令人感傷。 我們一再看到他們讓虛擬的影像浮在半空中。《星際大戰》裡的莉亞公主(Princess Leia)就是那樣,這幾乎已經成了普遍的作法。 《星際大戰》裡的莉亞公主的求助 VR...
View Article因親情立志學醫,凝聚台灣抗癌能量的「癌症研究之母」彭汪嘉康——《她們,好厲害》
文/陳建豪 被形容為台灣「癌症研究之母」的彭汪嘉康是「台灣傑出女科學家獎」傑出獎的第一屆得主,她曾在美國國家衛生總署服務 33 年,並擔任所屬國家腫瘤研究所細胞遺傳研究室主管;她成功證實人類腫瘤細胞起因於染色體的改變,並陸續發現白血病染色體的變異在幹細胞時期就已出現,甚至進一步從母親血液中判斷胎兒白血球及性別的可能性,並以此研究獲得極大殊榮。 就決定是你了!眾望所歸的第一屆得主 2008...
View Article接地氣與媒體真相的距離,民粹為何在社群媒體大受歡迎?——《向下扎根!德國教育的公民思辨課7》
作者/曼佛雷德.泰森;譯者/王榮輝 民粹主義者與謊言媒體──誰在罵誰? 某些政治人物指責記者,說他們是「謊言媒體」。記者們則反過來罵這些政治人物,說他們是厚顏無恥地散播假新聞的「民粹主義者」。這些唇槍舌劍的背後究竟隱藏了些什麼?...
View Article在充滿智慧型手機的世界,你的感官超載了嗎?——《向下扎根!德國教育的公民思辨課7》
作者/曼佛雷德.泰森;譯者/王榮輝 如何抵抗過多的資訊? 從德國到中國得繞地球近半圈。歐洲與美國之間隔了一片大西洋。透過網路,這個世界連結得更為緊密,因為數據資料能夠更快地從一個地方流向另一個地方。 書信和電話,費用昂貴且速度緩慢。一封信從新加坡寄到里約熱內盧需要幾天的時間。從阿根廷打到法國的電話也不便宜,即使你只是要傳遞一份蛋糕食譜。藉助 WhatsApp...
View Article臺灣 B 肝防治世界第一!疫苗防癌的重要推手原是張美惠——《她們,好厲害》
文/司晏芳 張美惠為「台灣傑出女科學家獎」傑出獎第三屆的得主,她曾於 2008 年獲選為世界小兒消化醫學會聯盟主席,2009 年出任台大醫院肝炎研究中心主任。1997 年她在《新英格蘭醫學期刊》(NEJM : 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發表論文,根據自1984 年起台灣新生兒全面施打 B 肝疫苗後十年的流行病學調查,證實 B...
View Article出土的化石如何讓這些史前巨獸重獲新生?究竟何謂恐龍的廬山真面目?──《知識大圖解》
恐龍稱霸世界之前,地球才剛經歷了史上最大規模的大滅絕事件。約在 2 億 5000 萬年前, 70% 的陸地物種與 96% 的海洋生物都在一次神祕的大災變中就此消失…… 證據顯示,這場二疊紀大滅絕並非單一事件;或許是一系列的巨型隕石撞擊地球,抑或連續的火山活動導致各地陷入火海,並發生爆炸。另外,海床可能會突然溢出大量的甲烷,造成氣候劇變。 無論如何,災變顯然來得迅雷不及掩耳。...
View Article地下水也會引發微地震?成功改寫地震理論的馬國鳳——《她們,好厲害》
文/楊泰興 1999 年 9 月 21 日凌晨 1 時 47 分,全台一陣劇烈搖晃,台灣的胸口在天搖地動中被撕裂;起源於中部車籠埔斷層錯動,芮氏規模 7.3 的地震,造成全台 2415 人死亡、29 人失蹤,上萬人受傷、5 萬多間房屋全倒,這是台灣戰後最嚴重的地震,史稱「九二一大地震」。...
View Article對抗全球蝦白點病,解開生物界哥帝爾斯結的關鍵領導者羅竹芳——《她們,好厲害》
文/楊泰興 羅竹芳畢業於輔仁大學生物系,陸續取得國立台灣大學動物系碩士學位、日本東京大學農學部水產學科博士學位。一如 AIDS,因 1983 年確認了 HIV 病毒,防治之路出現契機;蝦白點病的研究在 1994 年也終於獲得重大突破,致病的病原體蝦白點病毒終於被純化出來。領軍的,就是羅竹芳與郭光雄教授所領導的研究團隊,讓全球的蝦病防治終於邁出關鍵性的一大步。...
View Article比噴射戰鬥機更快的極音速飛機就要誕生!?SABRE 將把人類送往更遠的天際──《知識大圖解》
自萊特兄弟於 1903 年完成史上首次的動力飛行以來,人類已在空中與更高的空域取得了驚人進展…… 此後的數十年間,人類開發出噴射引擎,進而徹底改變全球運輸。 我們突破了音障,客機與戰機能以超音速飛行。在掌握火箭技術下,登月、探險車漫遊火星、人造衛星繞行地球因此成真,這些火箭則能在平安返航後重複使用。 在掌握火箭技術後,登月、探險車漫遊火星、人造衛星繞行地球都因此成真。圖/Pixabay...
View Article該如何在悲傷和焦慮的家庭中找到自己?《親情,也需要界限》上
作者/艾瑞克.梅西爾;譯者/黃庭敏 悲傷、不快樂和絕望(現在通常稱為憂鬱症)、焦慮和擔憂(和悲傷一樣,如今通常會被診斷成精神失常,需要服藥)是全世界的流行病,一直以來,都是如此。 絕望和擔憂都是人之常情,但是當這些情況中的一項或兩項,同時成為家庭生活的主要色彩時,你就必須一邊處理悲傷和焦慮的家人,一邊處理自己「出於同情的」悲傷和焦慮。 勇敢且沉著地堅持自我信念...
View Article該如何在悲傷和焦慮的家庭中找到自己?《親情,也需要界限》下
在上篇中,以較為統括的角度介紹了悲傷跟焦慮的家庭,於本篇中作者以一個案例出發,讓我們更認識可以怎麼做。 馬提和他的妻子瑪麗安都被診斷患有憂鬱症,並且服用抗憂鬱劑,這些化學藥品讓已經絕望的情況又加上各種併發症…… 悲傷焦慮的馬提和瑪麗安 瑪麗安從體態纖瘦變成肥胖;馬提則從本來不常發生嚴重身體問題的情況,變成後來幾乎每週都要去醫院門診報到;他們原就脆弱的愛情生活已經萎縮到完全成為零。...
View Article該如何在充滿批評和爭論的家庭中,解救感到不幸的自己?——《親情,也需要界限》上
作者/艾瑞克.梅西爾;譯者/黃庭敏 避免尖銳和挖苦的中傷話語 家人很可能對彼此要求很多、不斷批評、處於永無止境的爭吵中。在以離婚收場的婚姻裡,有百分之五十的比例在離婚前就已經常出現相互批評、針鋒相對、意見不合的情形。...
View Article該如何在充滿批評和爭論的家庭中,解救感到不幸的自己?——《親情,也需要界限》下
前一篇《該如何在充滿批評和爭論的家庭中,解救感到不幸的自己?——《親情,也需要界限》上》,介紹了充滿批評和爭論的家庭,然而在面對這些批評時,我們還能夠怎麼做呢?本篇,讓我們繼續探討在受到批評的狀況下,應該如何因應。 面對批評時,保持調適能力 要怎麼做,才能更有效地面對他人的批評呢?...
View Article家人伴侶一天到晚吵政治,到底吵夠了沒?夫妻情侶間永不止息的戰火——《在家不要談政治》
作者/珍.賽佛;譯者/劉議方 怎麼每次吵政治都吵不贏 接下來的篇幅,你會看到許多人,他們深陷與親人間永遠贏不了的爭執。他們在生活的其他方面,是體貼、有愛心,且聰明的,但只要碰了政治逆鱗,就會變得偏執、難以溝通,甚至會發瘋抓狂。時常,一方狂攻,另一方則試圖維持和平、避免爭吵。而雙方的爭執不再僅是為了特定的意識形態立場,而是為了一個難以接受的事實,也就是相愛的彼此間存在無法忽視、根本上的差異。...
View Article與手足童年時相親相愛,卻因政治立場相見如仇人,該如何重修舊好?——《在家不要談政治》
作者/珍.賽佛;譯者/劉議方 童年時相親相愛的感情去哪了? 我徵求受訪者,他們與所愛之人為了政治爭執不休。史蒂夫.尼爾森帶著一絲酸楚(幾乎可說是絕望)前來,開頭就說:「我姊和我大吵了一架。我不確定想不想要和她一起揭開瘡疤。」他的回應簡短生硬,在慍怒、逞強的口氣下,藏著他與姊姊希拉親密關係被破壞後留下的廢墟。...
View Article十個招數,讓政治對立的人們共處一室不吵架——《在家不要談政治》
作者/珍.賽佛;譯者/劉議方 給政治對立的你們一些建議 除了努力進行自我覺察,釐清自己過往經歷的問題根源,你也可以在下次談政治時採用「政治達人保證不再吵架的十大妙招」,自我覺察的效果必會加乘。 以下的篇幅彙整了一些建議,教你如何從自身做起,轉變在政治對立下焦躁不安的氛圍。經由自我覺察改變自己的行為,就能帶來轉化,如同微笑表情已被證明能讓人更開心。...
View Article讓地球大氣層充滿氧氣的星球改造神器:藍綠菌──《藻的秘密》
作者/茹絲.卡辛吉;譯者/鄧子衿 想回到 37 億年前,你可能需要先準備好「氧氣裝備」! 想像你自己來到三十七億年前的地球,在地球從宇宙塵埃聚集成行星之後,已經過了約七億五千萬年。 你站在一座岩石火山島上,往四面八方望去,只見富含鐵質的綠色海水延伸到地平線那端。你所在的這座島嶼上沒有植物,也沒有可供植物生長的土壤。因為土壤中含有植物被分解之後產生的有機成分,然而在三十億年前,地球上還沒有植物。...
View Artic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