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好書搶先看 – PanSci 泛科學
Browsing all 748 articles
Browse latest View live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錯綜複雜的烏鴉愛情故事-《烏鴉的教科書》

烏鴉的「年輕時代」相當長。大多數的鳥類在誕生的隔年就能夠繁殖。也有部分的小鳥在第一年時會以能夠明顯分辨「我還年輕,請放我一馬」的羽色來累積經驗,到兩歲再開始繁殖。以烏鴉來說,誕生的隔年原本生理上就還無法繁殖,即使兩歲也(雖然在海外的小嘴烏鴉有過繁殖案例)在社會地位上被當成年輕小伙子,滿三年才馬馬虎虎被認為是該成年了吧?雖然也有報告認為一年啷噹也有可能繁殖,不過假如真是如此,也應該是極為早熟的個體吧。...

View Article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傻傻分不清的黑鳥?-《烏鴉的教科書》

我曾經在大學裡的鳥類相關講座當過兼任講師。在那種時候,我通常會為了了解狀況而問學生:「你們知道哪些鳥類?」雖然他們並不會像小學生一樣舉手回答,不過只要我列舉出像是「麻雀?燕子?烏鴉?鴿子?」般的鳥名時,他們就會「嗯嗯」的點頭回應。啊啊,真是老實啊,就這樣直接掉進我的陷阱裡。於是我會邊露出獰笑邊這樣說下去。「對,差不多就是這樣。話說回來,沒有名叫烏鴉的鳥。也沒有稱為鴿子的鳥。」...

View Article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實現虛擬偶像的全像術 ──《知識大圖解》

看看最新科技如何用光線重現3D物體,甚至使其更逼真! 本圖出自《How It Works知識大圖解 國際中文版》第14期(2015年11月號),全見版請點擊圖片放大。 全像術(hologram)的原理與用環繞音效錄製交響樂十分類似──聲音一旦被錄下,就算請不到交響樂團來演奏,我們仍能一遍又一遍地重現音樂。...

View Article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無限小》新書導讀

「我把這扇門掩上一半,再掩剩下的一半,不斷重複下去,這扇門也永遠不會被關上。」 國中時,老師站在教室前門旁解釋無限的概念。對現在的我來說這不難回答。 「不對,造成永遠的錯覺是『會重複無限次的掩門』,但到後來每次掩門的幅度都是無限小,門最終還是會被關上。」...

View Article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信念之躍‧太空跳傘 ──《知識大圖解》

目前有三次從太空邊緣縱身一躍的記錄,但究竟要如何在如此極限的跳傘行動中存活呢? 本圖出自《How It Works知識大圖解 國際中文版》第14期(2015年11月號),全見版請點擊圖片放大。 高空跳傘是追求刺激者熱愛的運動,但要是從平流層往下跳,會發生什麼事?菲利克斯.鮑加納(Felix...

View Article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東床快婿沒那麼瀟灑-《暗黑醫療史》

王羲之東床快婿坦腹圖。Source: 騰訊儒學 王羲之坦腹東床的原因,可能是吃了五石散而燥熱難耐。 現今的保健食品充斥坊間,形形色色可說是令人眼花撩亂,但大抵上不外維他命、魚油還有各種植物的萃取物,至於效用如何,有很多學術論文可以參考,在此不再多言,不過最近讀到「東床快婿」的成語典故,讓我對魏晉南北朝一些文人雅士流行的保健食品,有了進一層的認識。...

View Article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夜婆傳奇-《暗黑醫療史》

Source: flickr 超音波儀器的發明要歸功於蝙蝠。 在整理有關「超音波」應用到醫療的史料時,讓我想起了小時候和外婆一段有趣的對話。當時我和她住在今天高雄市阿蓮區的某山腳下,有天祖孫倆飯後乘涼時,被一群蝙蝠打擾。由於是第一次看到,我還以為是鳥類,結果被外婆糾正說是「夜婆」。 「夜婆怎麼那樣厲害,晚上黑黑的還能飛得那麼快?」我問著外婆。 「可能牠們眼睛較好,晚上也看得見。」外婆回答道。...

View Article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阿斯匹靈的外交陰謀-《暗黑醫療史》

關鍵詞:拜耳、孫中山、愛迪生、禽流感、二次世界大戰...

View Article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人體如何燃燒脂肪?──《知識大圖解》

人體內有數十億個脂肪細胞,形狀不一地夾在皮膚與肌肉組織之間。然而,決定體重的並不是脂肪細胞的數量,而是這些細胞的大小;脂肪細胞的大小會根據其所儲存的脂肪多寡而變動。 當你嘗試減重時,這些積聚在體內的脂肪沉積體會如何被分解呢?簡單來說,這會牽涉一種生化程序,透過轉換脂肪細胞中佔據空間的分子而獲得能量。 本圖節錄自《How It Works知識大圖解...

View Article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睡前滑手機讓你失眠?──《知識大圖解》

Photo credit: Alyssa L. Miller @Flickr 多數人一生中都曾經為失眠所苦,儘管有很多入睡的機會,但某些時候就是很難睡著或持續睡眠。造成失眠的原因通常包括壓力與焦慮,但你知道電子裝置也要為你的失眠負點責任嗎?...

View Article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低溫學的奧秘──《知識大圖解》

Photo credit: ChefSteps @Flickr 在極低的溫度下,物質會開始出現奇特而神祕的性質。 低溫學是研究極低溫度的一門科學。這個領域的研究目標是了解如何產生與維持絕對溫度123度或是攝氏-150度以下的低溫,同時研究在這種低溫環境下,各種物理、化學及生物作用會產生什麼變化。...

View Article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誰才是你身體的主人?──《我們只有10%是人類:認識主宰你健康與快樂的90%細菌》

你的交往對象其實是微生物幫你決定的? 特殊的費洛蒙對動物來說相當重要,不論牠是否有囊袋調製「愛的藥水」。果蠅,牠們的身體只較針頭稍微大一些,但說到交配,牠們可是特別難取悅。二十五年前,演化生物學家迪安娜.陶德(Diane...

View Article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重力塌縮是什麼?──《跟著怪咖物理學家一起跳進黑洞》

重力塌縮是什麼? 按照一般的想法,與地球同樣質量,但半徑只有 8.9mm 的星球──物質緊密的塞到那種地步的終極重星,應該是不可能存在吧?很多人會想,這畢竟只是空想出來的理論。 但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開始的一九三九那年。科學家羅伯特.歐本海默(Julius...

View Article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星星為何散布在宇宙間?──《跟著怪咖物理學家一起跳進黑洞》

上次我說了黑洞和相對論,今天我要繼續談談與前兩者互有關連的大霹靂。 在進入主題之前,我想稍微說明一下,「什麼叫做溫度?」如果可以想像溫度,會比較容易了解大霹靂的理論……。 各位平常會說「溫度很高」,但是,各位知道究竟什麼是「溫度」嗎?溫度指的是「能量的密度」。一個有限的空間中,聚集了多少能量呢?將它用數字表現出來,就是溫度。「某空間飄浮粒子能量的平均密度」。 例如,下圖有兩張聚集了粒子的圖片(圖...

View Article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星星一定在動嗎?──《跟著怪咖物理學家一起跳進黑洞》

星星一定在動? 好, 今天我想來談談暗物質。在進入主題之前, 我想請大家回想一下上一回說過的牛頓「運動定律」。牛頓思考「為什麼星星不會掉到地球上」,想出了「因為它在動」的答案。 如果停止運動, 就會掉下來。例如,這是人造衛星墜落地球前的狀態,但它並不是以靜止狀態飄浮在地球上空。因為重力一直在運作,一旦靜止的話,最後一定會朝著地球墜落。它沒有墜落,就是因為它相對(或是抵抗著?)重力朝某方向在運動。...

View Article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真的有「纖維肌痛症」嗎?──《科倫醫生吐真言:醫學爭議教我們的二三事》

纖維肌痛(fibromyalgia) 關於「慢性疲勞症候群」的各種論點,相當類似關於「纖維肌痛」(fibromyalgia)是否存在的爭論。這個新疾病在一九九○年進入醫學詞彙。它的名字來自於希臘文 algia,意思是「疼痛」;myo,意思是「肌肉」;以及拉丁文...

View Article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你的扁桃腺還在嗎?──《科倫醫生吐真言:醫學爭議教我們的二三事》

扁桃腺有什麼用? 扁桃腺是在位於喉嚨兩側的小腺體。它們以及與其密切相關的腺樣增生體(位在鼻腔後方、正常情況下看不到的組織塊),是我們免疫系統的一部分。這些肉肉的腺體是有助於對抗感染的早期警報系統。它們位在接近呼吸道的入口處,使得它們能夠很早就偵測到有可能透過我們呼吸的空氣,吸收進身體中的病毒和細菌。當病毒與細菌接觸到你的扁桃腺與腺樣增生體時,就觸動我們的免疫系統,產生有助於擊退感染的抗體。...

View Article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以前的人會CPR嗎?──《科倫醫生吐真言:醫學爭議教我們的二三事》

復甦術的歷史...

View Article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十三歲的昆蟲觀察家──《蒙塵繆斯的微光:從古代到啟蒙時代,在思想及科學發展中發光的博學女性》

一六六○年,僅有十三歲的年幼瑪麗亞.西碧拉.梅里安(Maria Sibylla...

View Article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發現新彗星的女天文家──《蒙塵繆斯的微光:從古代到啟蒙時代,在思想及科學發展中發光的博學女性》

大概是一六八六年,當瑪麗亞.溫克曼─基爾希(Maria Margarethe Kirch)僅十六歲時,她在靠近來比錫的索末菲,於自學有成的天文學家克里斯托夫.阿諾德(Christoph Arnold)的家中遇見未來的丈夫高特富利德.基爾希,(Gottfried...

View Article
Browsing all 748 articles
Browse latest View live


<script src="https://jsc.adskeeper.com/r/s/rssing.com.1596347.js" async> </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