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好書搶先看 – PanSci 泛科學
Browsing all 748 articles
Browse latest View live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再壓力一點點我就發炎囉~輕微的壓力就能影響你我免疫——《終結憂鬱症》

作者/艾德華.布爾摩 (Edward Bullmore);譯者/高子梅 編按:不同於傳統生理、心理二元論觀點,作者從免疫學的角度切入、結合神經科學,重新思考憂鬱症與身體發炎的關聯。 壓力是最廣為人知,但又最不為人所了解的憂鬱症成因。它是眾人通曉的生活現實,我們每個人都可能親身或看別人有過因為壓力而感到憂鬱的經驗。...

View Article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想像力是你的超能力,電腦科技開啟你的無限可能——《思維風暴》引言(上)

作者/西摩爾.派普特 (Seymour Papert);譯者/張安昇、駱莊奇 就在幾年之前,人們還認為電腦是昂貴又奇特的機器,大體上知道電腦有商業與工業用途,但是沒多少人預測到電腦會成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隨著便宜個人電腦的普及,大眾開始意識到電腦終有一天會出現在每個人的起居室甚至口袋之中。...

View Article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數學好難,可以寫個程式叫電腦幫我算數學嗎?——《思維風暴》引言(下)

作者/西摩爾.派普特 (Seymour Papert);譯者/張安昇、駱莊奇 在上一篇《想像力是你的超能力,電腦科技開啟你的無限可能——《思維風暴》引言(上)》中,隨著科技進步,電腦已成為你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工具。接下來,我們還能如何將電腦應用在生活中? 想到數學就頭昏腦脹,還能不能好好學習?...

View Article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想到數學就先後退三步,對數學恐懼的我們就注定學不好數學嗎?——《思維風暴》

作者/西摩爾.派普特 (Seymour Papert);譯者/張安昇、駱莊奇 柏拉圖在他的學院門口放了個標識,「只有幾何學家可入」。時代變了,多數試圖進入柏拉圖精神世界的人既不懂數學,對他的禁令也心安理得地視而不見。「人文文化」和「科學文化」之間精神分裂式的鴻溝使他們認為柏拉圖是個哲學家,哲學就屬於文科,就像數學就屬於理科。 人文與科學就這麼一分為二。圖/giphy...

View Article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沒有二分法,就沒辦法分類?把多樣性放在哪裡了?——《像科學家一樣思考》

作者/史坦利.萊斯 (Stanley A. Rice);譯者/李延輝 月亮上,全部都是黑色和白色。晚上是晚上,白天是白天,沒有灰色地帶。但在地球上,因為大氣層分散了日光,所以會出現晨光與暮光的灰色陰影。地球具有多樣性,科學也在研究多樣性,上述只是幾乎無數種呈現方式中的第一種。 不是白天也不是黑夜的黃昏之時。圖/IMDb...

View Article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還在「真相永遠只有一個」?那你就太小看這世界複雜的因果關係了!——《像科學家一樣思考》

作者/史坦利.萊斯 (Stanley A. Rice);譯者/李延輝 在日本,有些人會做森林浴,也就是沐浴在森林的香氣中。這種作法一般認為可以降低血壓,並減少唾液中壓力激素皮質醇的數量。有些研究者將壓力減少歸功於揮發性化學物質,例如樹木釋放的單松烯(monoterpenes)。 這讓我們與所有科學中最重要的觀念之一面對面:相關不等於因果。...

View Article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眼見為憑?不,那只是你的偏見!——《像科學家一樣思考》

作者/史坦利.萊斯 (Stanley A. Rice);譯者/李延輝 我們無法辨別隨機性會直接造成可能是所有偏見中最重要的:確認偏見(confirmation bias)。 當我們看這世界,會看到一些東西,確認了我們已經相信的事, 有一些則與其牴觸。我們自然而然會較注意確認我們已經相信的東西。我們會引用證據支持我們的信念,忽視違背信念的證據,這不是因為我們都是騙子,而是因為我們大腦內的本能偏見。...

View Article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看到蜜蜂會隨之起舞,還是發抖害怕呢?大腦建構情緒,從「模擬」開始——《情緒跟你以為的不一樣》

作者/麗莎.費德曼.巴瑞特博士 (Lisa Feldman Barrett, Ph.D.); 譯者/李明芝 編按:關於情緒的產生,巴瑞特博士跳脫過往舊思維提出「情緒建構論」,其中指出我們的情緒並不是被引發的,而是由自己所建構。...

View Article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混合原料,放入烤箱。叮!情緒完成了——《情緒跟你以為的不一樣》

作者/麗莎.費德曼.巴瑞特博士 (Lisa Feldman Barrett, Ph.D.); 譯者/李明芝 編按:關於情緒的產生,巴瑞特博士跳脫過往舊思維提出「情緒建構論」,其中指出我們的情緒並不是被引發的,而是由自己所建構。 情緒建構理論不再使用的不只是身體指紋,還包括大腦的。它也避開了暗示有神經指紋存在的問題,例如「觸發恐懼的神經元在哪裡?」...

View Article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憂鬱症是因為不夠快樂?不,是大腦真的生病了——《情緒跟你以為的不一樣》

作者/麗莎.費德曼.巴瑞特博士 (Lisa Feldman Barrett, Ph.D.); 譯者/李明芝 對許多科學家和醫師來說,憂鬱症依然是心理的疾病。它被歸類成情感疾患,通常歸咎於負面思考:你對自己太過嚴厲,或有太多自我挫敗、災難的思維。或可能是創傷事件觸發了憂鬱,特別是如果你的基因讓你比較脆弱。1...

View Article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人類也會被馴化?從乳糖不耐症,看人類基因的轉變——《祖先的故事》

作者/理查・道金斯 (Richard Dawkins)、黃岩 (Yan Won); 譯者/顧曉哲 寫在人類基因中的馴化故事 在某些情況下,我們對自己的馴化故事就清楚地寫在了我們的基因當中。最經典的例子是人類乳糖耐受度(lactose tolerance),威廉.達勒姆(William Durham)在《共同演化》(Coevolution)一書當中精心記錄了這個故事。...

View Article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無所不在的克萊伯定律:生物體內的養分運輸竟然有固定比例?——《祖先的故事》

作者/理查・道金斯 (Richard Dawkins)、黃岩 (Yan Won); 譯者/顧曉哲 在此之前,生物學家早已注意到大腦以外的許多現象都準確地遵循斜率 \(\frac{3}{4}\)。尤其是各種生物體的能量利用(代謝率)都是遵循 \(\frac{3}{4}\) 規則,因此,即使我們目前仍不太清楚當中的道理,但 \(\frac{3}{4}\)...

View Article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如果火山一言不合就爆發會怎樣?——《地震100問》

作者/潘昌志;繪者/陳彥伶 火山爆發時會造成什麼災害呢? 可能會燒毀附近區域、造成山崩、地震和土石流。 火山爆發造成的火山碎屑流可能摧毀民宅。圖/親子天下提供 火山噴出的熱氣,會與周圍岩石碎屑混合,形成「火山碎屑流」,溫度極高且流速極快,從山上滾下來時會燒毀並活埋一切。火山碎屑流遇到河水、雨水或雪水,會變成很像土石流的「火山泥流」,黏性高,易壓毀經過的樹與建築。 火山猛烈爆發時,會噴出大量溫度高達...

View Article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地震來襲往哪躲?別再相信「生命三角」最安全!——《地震100問》

作者/潘昌志;繪者/陳彥伶 地震發生時,我該怎麼保護自己呢? 應謹記「趴下、掩護、穩住」的避難原則,並以手或隨身物品保護頭部。 地震來了,趕緊躲避!圖/親子天下提供 趴下:儘量把身體壓低,躲進堅固的桌子底下。 掩護:以雙手或隨身物品保護頭部和頸部,避免因掉落物受傷。 穩住:緊握桌腳穩住身體,保護好頭部,但不要將頭部頂住桌子。 躲在「生命三角」的位置最安全嗎?...

View Article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蔓延世界各地的盜腎傳說:一覺醒來腎臟就不見了?——《特搜!臺灣都市傳說》上

作者/謝宜安 一個男生參加了一場聚會。在聚會上,有個年輕女孩頻頻對這男生表示好感,他答應了,兩人到飯店裡開了間房間,又喝了酒,男生沒多久就睡著了。當他再次醒來,發現自己全身赤裸地坐在滿是冰塊的浴缸之中,眼前有一張紙條寫著:「快打 119!」 他打電話過去,119 叫他檢查自己的背後,他發現背上有兩道長長的割痕。119 告訴他:你的腎臟已經被偷了。 這故事是真的——才怪。...

View Article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當盜腎傳說進入臺灣與中國,故事也要來個大變身——《特搜!臺灣都市傳說》下

作者/謝宜安 接續上篇《蔓延世界各地的盜腎傳說:一覺醒來腎臟就不見了?——《特搜!臺灣都市傳說》上》盜腎傳說進入不同國家、不同年代,竟然還能再變形? 若問問臺灣讀者,他們聽到的盜腎傳說背景為哪個國家?近一半的人會回答中國,一半以上的人會回答美國。 這部分得益於《獨角獸查理》的流行,另一部分則是因為,德州大學版本在臺灣流傳得實在太廣了。它流行時間主要集中於 1997 至 2002...

View Article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看世界有深度又會算數,小雞怎麼這麼聰明?——《雞冠天下》

作者/安德魯・勞勒 (Andrew Lawler);譯者/吳建龍 瓦洛帝嘉拉為義大利神經科學家,以雞為研究對象,透過實驗發現人類與雞有著許多共同特徵。 義大利的阿爾卑斯山麓有個城鎮叫羅韋雷托,瓦洛帝嘉拉的研究室就位於該城鎮一處 16 世紀的女修道院地窖內。會面時,瓦洛帝嘉拉身穿淺藍襯衫搭配絲質領帶,看起來衣冠楚楚。...

View Article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暴龍就是放大版的雞?科學家如何發現雞與恐龍的親緣——《雞冠天下》

作者/安德魯・勞勒 (Andrew Lawler);譯者/吳建龍 英文的雞「chicken」在 20 世紀時成了膽小懦弱的同義詞,這八成會讓古人一頭霧水,較為近代的吾輩先人也會感到迷惑,更是會惹惱法國人。畢竟,公雞向來是法國的國家象徵。 膽小如雞?別小看雞的攻擊力!圖/giphy...

View Article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還當氣候變遷是謊言?二氧化碳濃度已跨過警戒線!——《氣候緊急時代來了》

作者/大衛‧華勒斯—威爾斯 (David Wallace-Wells);譯者/張靖之 實際情況比你以為的還要糟,而且糟很多。 有人主張氣候變遷是個緩慢的過程,這是個美麗的謊言!就和氣候變遷不存在的論調一樣害人不淺,因為這個主張還造成了幾種錯覺,讓我們以為可以安心。這些錯覺包括 全球暖化是在北極上演的事,離我們尚遠;...

View Article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夏天真的「熱死」人!奪命熱浪無法擋?——《氣候緊急時代來了》

作者/大衛‧華勒斯—威爾斯 (David Wallace-Wells);譯者/張靖之 人類和所有哺乳動物一樣,是一台發熱機,要活命就必須不停散熱。而要散熱,氣溫須夠低,皮膚上的熱才能被空氣帶走,身體才能順利運作。 氣溫須夠低,皮膚上的熱才能被空氣帶走。圖/giphy 如果地球升溫 7...

View Article
Browsing all 748 articles
Browse latest View live


<script src="https://jsc.adskeeper.com/r/s/rssing.com.1596347.js" async> </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