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寶貝球怎麼裝得下這些寶可夢?—《空想科學讀本:超級英雄也有職業傷害》台灣版後記
文/柳田理科雄|《空想科學讀本》作者 感謝台灣十三年來的支持! 打從我開始寫這部「將動漫畫裡所發生的現象當成現實中的事物並且以科學角度來考量」的書以來,已經 20 年了。可喜的是,在日本以外也有數個國家對此有興趣,甚至還將書籍翻譯出版。其中第一個就是台灣,從 2003 年起開始推出這系列。 我覺得我與台灣之間有種不可思議的緣分。...
View Article人類的太空飛行紀錄—《丈量宇宙》
圖/PEXEL 人類第一次上太空(定義:抵達地表上空一百公里處)由蘇聯太空人尤里.加加林(Yuri Gagarin)在 1961 年實現。隨後第一位女性在 1963 年升空──蘇聯的范倫蒂娜.泰勒斯可娃(Valentina Tereshkova)。阿波羅時代登上太空的人數還完全稱不上高峰,到了和平號太空站與太空梭計畫時期,這個數字在 1980 和 1990 年代仍然逐步攀升。自從 2000 年 10...
View Article比人還早上太空的是牠們!—《丈量宇宙》
人類並不是唯一冒險上太空的物種,甚至連第一個都不是。 第一次有紀錄的太空飛行是在 1947 年進行。當時的先驅太空生物是果蠅,而且牠們還活著回來了。到了 1949 年,頭一批太空猴也尾隨升空,不過直到 1959 年,艾伯兒(Able)和蓓克(Baker)才成為第一批從太空飛行生還的猴子。 猴子 Baker 在 1959 年乘著 Jupiter IRBM 登上太空。圖/wiki...
View Article你在地球跳0.5公尺高,在67P彗星上會跳多高呢?—《丈量宇宙》
假定你在地球上能跳 0.5 公尺高,那麼你在月球、木星或某顆小行星上,各能跳得多高?成績取決於天體質量和大小。若是太小太輕的天體,恐怕你就永遠回不來了。 (點擊看大圖)在地球跳 0.5 公尺高,相對於在各天體跳高之高度一覽。/圖《丈量宇宙》 在地球上跳高 0.5 公尺,相對等於: 木星上的 0.2 公尺 火星上的 1.52 公尺 月球上的 3 公尺 司琴星上的 520.38 公尺 火衛一上的...
View Article一張圖分析太陽系行星的大氣狀況—《丈量宇宙》
地球的大氣層與遠方的新月。圖/wiki 地球的大氣是一層微薄的防護層,為我們緩衝外太空的險峻條件。大氣層最寒冷的地方是對流層頂,那裡的稀薄空氣和地表熱氣隔絕開來。這處氣層也不受陽光影響,大氣層上方數層則會受陽光照射加溫。...
View Article黑猩猩行為學的重要教訓:「本性」是複數的—《黑猩猩政治學》
直到 1930 年,在人工環境中出生的黑猩猩只有七隻。對於黑猩猩有系統的研究是在廿世紀初才開始的。圖 / By Patrick Bouquet @ flickr 文/王道還|生物人類學者...
View Article黑猩猩間的性愛實錄:粉紅的臀和興奮的表情—《黑猩猩政治學》
當動物園的遊客看見黑猩猩在性交,有些人會嚇得別過頭,把孩子帶離現場;有些人會放聲大笑,把它跟人類的性行為比較一番;有些人則默不作聲地看著眼前這一幕,內心波濤洶湧。 雄黑猩猩對雌黑猩猩腫脹的生殖器很感興趣。圖/《黑猩猩政治學》...
View Article性愛被打斷,雄黑猩猩你為什麼不生氣?—《黑猩猩政治學》
替我工作的一位研究員瑪麗艾特(Mariëtte van der Weel)曾研究過伴侶偏好的現象以及安珀在 1977 年旺盛的性慾。瑪麗艾特也研究了黑猩猩幼兒與青少年的一種奇特行為,即靈長類動物學文獻中所說的「性干擾」(sexual...
View Article誰才是老大?黑猩猩社會的運作機制—《黑猩猩政治學》
階級地位的基礎在雌性之間,性格與年齡似乎是決定因素。圖 / By Derek Keats @ flickr 雌性的階級 階級地位的基礎與性有關。雄性黑猩猩之間,支配關係由結盟決定。雄性支配雌性,主要是因為體能優勢。雌性之間,性格與年齡似乎是決定因素。 雌性之間極少發生衝突,而且結果難以預測,因此不能以衝突作為決定階序的判準。岡貝也有同樣的狀況,在那裡做研究的拜高特(David...
View Article如何測量蘇格蘭的海岸線與科羅拉多河?—《股價、棉花與尼羅河密碼》
碎形幾何理論中最引人注目的,恐怕是對空間的獨特看法。 自歐幾里得以來,數學家一直認為「點」是零度空間,「線」屬於一度空間,「平面」屬於二度空間,而我們所熟悉的環境則是三度空間。愛因斯坦則提出了第四度空間,也就是「時間」。數學上可以繼續以此類推,舉出假想的五度、六度,甚至七度空間,雖然只是假想的理論,但是對於解決工程、經濟或物理方面的問題很有幫助。...
View Article如果讓喝醉酒的天文台助理,測量行星的軌道……—《股價、棉花與尼羅河密碼》
三種機率型態中,最為人熟悉的莫過於兩個世紀前崛起的鐘形分布/常態分布。打從一開始,常態分布的理論就十分有影響力且頗具爭議。確實,常態分布的發明還有一段為人津津樂道的故事,那就是法國數學家勒讓德(Adrien-Marie Legendre, 1752-1833)和史上最有名的數學家高斯之間的爭論。...
View Article今天天氣如何?氣象預測動用的十八般武藝—《知識大圖解》
天氣影響著每一個人。除了帶來攸關生死的影響,萬一派對上遇見沒話好說的尷尬時刻,還可以談談天氣來緩和氣氛。天氣是生活中無處不在,卻又時時變動的元素,因此準確預測天氣就成了一項非常重要的任務。 在英國,氣象辦公室是負責監測及預測天氣的機構。在預報天氣之前,必須先匯集全英各地的上千筆測量數據,並加以分析。每一天,氣象辦公室大約要接收 50...
View Article火箭發射成功或失敗,也跟它耐不耐壓有關?—《一起離開地球上太空!:ARRC自製火箭》
編按:這是一個自找麻煩的故事,也是一個用熱血推動夢想的歷程!故事說的是台灣的火箭團隊 ARRC,從 2008 年開始投入研究、親手打造火箭,2010 年 9 月,才初嘗發射成功的滋味。 火箭飛離地面要花很大力氣與地心引力拉鋸,混合式火箭用來把火箭推離地面的燃料與氧化劑合稱為「推進劑」。光是推進劑就佔了火箭總重量高達 90 %(飛機、船、汽車的燃料比都不到 50...
View Article青蛙捕食秀:快速伸舌頭的關鍵是水?—《蛙做的夢是什麼顏色?》
「老師,為什麼我們不能像蛙類,有長長的舌頭?」 有個學生吐舌頭給我看。我同情的看一眼,說:「還好不長,否則自助餐的老闆就要緊張了。」 學生問:「為什麼呢?」...
View Article潛入未知的深海世界:仿生機械魚「Nemo」 與鋼鐵魚「Iron Fish」—《科學築夢大現場》
儘管人類的科技不斷進步,但想要一探海底世界仍然是非常大的挑戰。 不僅海洋的水流捉摸不定,深海裡黑暗、冰冷與高壓的環境,都是水下工作最難以克服的地方,傳統是由潛水人員來進行水下作業,不過人體在水中有下潛的極限,這時候就有請水下機器人啦。 傳統是由潛水人員來進行水下作業,不過人體在水中有下潛的極限。圖 / By tuturgires @ pixabay...
View Article科學與宗教一定相互衝突嗎?—《愛因斯坦自選集》
本文第一部分於 1939 年 5 月 19 日發表於普林斯頓神學院,收錄在 1950 年《晚年文集》。 在十八世紀末葉與十九世紀,普遍認為知識和信仰之間有無法妥協的衝突。在先進之士的心中流行一派見解,主張應該是由知識逐漸取代信仰的時候了,未以知識為根據的信仰稱為「迷信」,必須加以反對。根據這派主張,教育唯一的功能是開拓思考與知識的道路,而學校是民眾受教育最主要的機關,應當專門為此而設。...
View Article海盜灣如何從分享網站變成執政黨—《資訊分享,鎖得住?》
審查讓反盜版變成反異議人士 雖然研究顯示網路有種種好處,很多國家還是千方百計從中作梗,不讓國民順利上網。網路封鎖和斷線是某些政府的最愛,穆拉巴克(Mubarak)時期的埃及如此、軍政府治下的緬甸如此,中國新疆每逢維吾爾族起事也是如此。大多數人一想到中國的網路,浮現腦海的就是該國的防火長城(Great...
View Article只要投出消失的魔球, 星飛雄馬就會被五雷轟頂!—《空想科學讀本 2》
以前的棒球漫畫裡就有所謂的「魔球」。有的一球變三個,有的會發光,還有會避開球棒的,甚至有球皮翻開像蝴蝶般鼓翅飛行的嚇死人的玩意兒。各式各樣的魔球百花齊放,爭奇鬥豔。 其中的最高傑作當屬《巨人之星》的「大聯盟魔球 2 號」吧。別名「消失的魔球」,投手主角星飛雄馬球質太輕,這變成他的致命弱點,在背水一戰的絕境下,想出了這招變化球。...
View Artic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