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持理性就能做出最佳選擇嗎?什麼又才是最佳的選擇呢?──《囚犯的兩難》下
本文接續上一篇:〈連發動戰爭也會選擇困難?幸好,數學家發明了「賽局理論」──《囚犯的兩難》上〉 許多科學中的重大進展是源於具有洞察能力的人,在看似不相關的事物中找到一些共同的要素。賽局理論也是如此。馮紐曼發覺在客廳玩的遊戲中蘊含著基本的衝突。隱藏在撲克牌、棋子、骰子背後的這些衝突深深吸引了馮紐曼,他在經濟學、政治學、日常生活以及戰爭中也觀察到類似的衝突。...
View Article連發動戰爭也會選擇困難?幸好,數學家發明了「賽局理論」──《囚犯的兩難》上
一九四九年八月,蘇聯在西伯利亞第一次成功試爆原子彈,打破了美國對核子武器的壟斷地位。世界上出現了兩個核武大國的局面,比西方觀察家預期的要早得多。 一顆原子彈直接讓敵人掰掰~圖/Pixabay 蘇聯的原子彈激發了核武競賽,而這種競賽的某些後果是容易預見的。每個國家都希望盡可能武裝,以能夠發動核子武器來快速擊敗對手為目的。許多人意識到,這會導致令人難以接受的兩難困境。...
View Article物理總考不好怎麼辦?一起從根本改變吧!──《如何學好高中物理》
快還要更快!學習物理的重點就是要「快速解題」? 不能只有快,還要更快?圖/giphy 在我的教學經驗中,有些學生會問我:「老師這一題有沒有更快的解法、一個式子就可以解出來?」我總是笑笑的說:「有,不過你還是要完全了解整個物理意義與過程,才能知道快速解法的來由,才能說出一番道理,才能有你自己的想法。」 我完全可以理解學生為什麼需要「快速的解法」,癥結還是:面對學校期中考或...
View Article亂灑一地的針其實有意義!布豐實驗與蒙地卡羅方法——《數學的故事》
文/蔡天新,本文摘錄自《數學的故事》,2019年時報出版 風格即人。 寫作能力包括思想、感覺和表達,內心的明晰,味覺和靈魂。 ——布豐 投擲小針的實驗 十八世紀某日,法國博物學家布豐(Comte de...
View Article空間有限的情況下,怎樣才能堆疊最多的球體呢?——《數學的故事》
文/蔡天新,本文摘錄自《數學的故事》,2019年時報出版 有些數學證明如此美妙,只能是上帝的創造,數學家不過是幸運地發現了它們而已。 ——艾狄胥 探險家和作家雷利 沃爾特.雷利(Sir Walter Raleigh)是十六世紀後期英國著名的探險家,算得上是當時的風雲人物。他本是女王伊莉沙白一世的寵臣,三十一歲受封為爵士,後來被女王的繼任者詹姆斯一世指控謀反並囚禁於倫敦塔,最終被處以極刑。...
View Article右手文學,左手哲學:奇科幻大師的多重平行宇宙——《風的十二方位》導讀
文/國立台灣大學外國語文學系教授及外語教學暨資源中心主任 趙恬儀 炎夏時節,酷暑燠熱,加上內憂外患的新聞令人心慌(特別是京都動漫的祝融之災,舉世宅宅震驚哀悼),只能遠離網路人群,遁入奇科幻大師娥蘇拉.勒瑰恩構築的多重平行宇宙療癒身心。 勒瑰恩的創作深獲肯定。圖/K. Kendall @ wikipedia...
View Article內心戲常常驚濤駭浪?不明確的心理界線,最難過的還是自己——《不願放手的父母,過度涉入的你》
作者: 吳姵瑩 你容易有情緒嗎?失去的界限,其實你心裡知道 我從小情緒特別豐沛,即使到現在有了許多自我覺察,依舊可以感受到這份情緒。不過它已經從強烈起伏、困擾難受,轉變為有趣的情緒彈性度。這種對情緒的敏銳與覺察,反而能協助我的個案工作,讓我很快地進入個案、陪伴個案,再帶個案離開某種受困的情境。 容易受他人情緒影響的人,在我的觀察裡可簡單歸因如下: 心理界限不夠明確 自我狀態不夠清晰...
View Article無法脫離「小大人」的角色?聽聽內心孩子的聲音,別再背負不屬於自己的責任——《不願放手的父母,過度涉入的你》
作者: 吳姵瑩 本文摘錄自《不願放手的父母,過度涉入的你》探討有關個人界限、家庭關係對個人造成的影響。本文著重討論家庭中常扮演重擔的「小大人」角色。 有一天,課程上的學員 Peggy 在自我探索時,發現自己身上有小大人的角色。她問我:「老師,我真的有這個角色嗎?可是我承認這個角色真的好嗎?」 你是一個責任都往自己身上攬的小大人嗎?圖/Pexels...
View Article師傅——《風的十二方位:娥蘇拉.勒瑰恩短篇小說選》
作者: 娥蘇拉.勒瑰恩 Ursula K. Le Guin 譯者: 劉曉樺 編按:本文轉載自娥蘇拉.勒瑰恩短篇小說集《風的十二方位》,由勒瑰恩自選17個短篇,收錄每篇故事的自我點評與花絮、起源與軼事。...
View Article影印紙的巧妙比例!摺摺摺~摺出四角錐──《藝數摺學》
作者/李政憲 對應課程:八年級「勾股定理」、九年級「相似形」、「生活中的立體圖形」 需要材料:A4或B4影印紙 為什麼影印紙要設計成這個長寬比例? 你知道生活中常用的影印紙的長寬比例是多少嗎? 請拿起一張影印紙(A4 或 B4 皆可),依照圖 1 和圖 2 的方式摺摺看,就會發現在圖 1 中摺出來的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斜邊(圖中虛線),和影印紙的長邊竟然是相等的。...
View Article我把我對摺,輕輕把你也對摺~用名片紙摺出立方體! 還能談談三視圖與對稱──《藝數摺學》
作者/李政憲 對應:七年級「三視圖」、九年級「生活中的立體圖形」 需要道具:名片紙(長寬比例約 1.6:1,建議有 4 種顏色)、色紙 增加立體空間感的「三視圖」! 在十二年國教的 108 新課綱上路後,數學課中多了一個「三視圖」的概念,這個三視圖,不只能夠增進同學們的立體空間感,也和時下正夯的 3D 列印等新科技作結合。...
View Article史上最慘烈的核子事故車諾比,三十年後如何再現生機?──《知識大圖解》
車諾比,史上最慘重核災的事發現場 時值 1986 年,車諾比的核反應爐發生爆炸,200 噸重的放射性爐心有 5% 因此進入大氣,反應爐周圍的輻射劑量從安全的平均背景值── 2 毫西弗(簡稱mSv)──飆升至 2 萬多毫西弗。車諾比核災為史上最慘烈的核子事故;然而,此地卻在 30 年後重拾生機,令專家大感意外。 核爆發生後,數以百計的核電廠員工和消防員旋即展開圍堵輻射落塵大作戰,以每小時達 300...
View Article現代父母的焦慮:管教應該從何下手?——《生存的十二條法則》
作者: 喬登.彼得森 (Jordan B. Peterson) 譯者: 劉思潔, 何雪綾 喬登•彼得森是多倫多大學心理學教授、臨床心理學家,前哈佛大學心理學系教授。主要研究異常心理、社會心理,以及人格心理學。《生存的12條法則》討論我們該如何改變現況,建立生命的架構、過得更好。本文摘自 法則 05:別讓孩子做出令你討厭他們的事。 管教不只懲罰一招,還有獎勵可用...
View Article五個管教原則,讓孩子學會適應社會的技巧——《生存的十二條法則》
作者: 喬登.彼得森 (Jordan B. Peterson) 譯者: 劉思潔, 何雪綾 喬登•彼得森是多倫多大學心理學教授、臨床心理學家,前哈佛大學心理學系教授。主要研究異常心理、社會心理,以及人格心理學。《生存的12條法則》討論我們該如何改變現況,建立生命的架構、過得更好。本文摘自 法則 05:別讓孩子做出令你討厭他們的事。 缺乏管教策略,只會導致錯誤懲罰方式 原則一:限制規則的數量。...
View Article如果我生而為別人的附屬品,那我很有可能是一名女性?──《一次讀懂哲學經典》《第二性》
作者/湯姆.巴特勒-鮑登(Tom Butler-Bowdon);譯者/王曼璇 在《一次讀懂哲學經典》這本書中,作者湯姆•巴特勒-鮑登想要透過五十本哲學經典,帶領讀者認識哲學世界中啟發不同世代人們的各種觀點和思想。本文中我們轉載了關於膾炙人口的女性主義《第二性》(Le Deuxième sex)的段落。...
View Article現代女性養成的界線與迷思有哪些?──《一次讀懂哲學經典》
本文接續上一篇:〈如果我生而為別人的附屬品,那我很有可能是一名女性?──《一次讀懂哲學經典》上〉 在《一次讀懂哲學經典》這本書中,作者湯姆•巴特勒-鮑登想要透過五十本哲學經典,帶領讀者認識哲學世界中啟發不同世代人們的各種觀點和思想。本文中我們轉載了關於膾炙人口的女性主義《第二性》(Le Deuxième sex)的段落。 女人是如何「成為」女人?...
View Article有放屁理論這種東西?我聽你在放屁!──《一次讀懂哲學經典》
作者/湯姆.巴特勒-鮑登(Tom Butler-Bowdon);譯者/王曼璇 在《一次讀懂哲學經典》這本書中,作者湯姆•巴特勒-鮑登想要透過五十本哲學經典,帶領讀者認識哲學世界中啟發不同世代人們的各種觀點和思想。本文中我們轉載了關於《鬼扯連篇》的介紹。...
View Article古埃及的木乃伊產業鏈:那些製成木乃伊的繁複工法——《木乃伊不容易》
作者/李衍蒨 貓木乃伊。圖/嵌入自國家地理雜誌中文網 學者們除了以製成木乃伊的環境來為木乃伊分類之外,亦有學者推薦以木乃伊背後的製作原因,作為分類及研究方法。這種分類法按著人們干預屍體軟組織腐化的程度作為基礎,共分成三個類別: 人造木乃伊(Anthropogenic 或 artificial mummification)...
View Article歐洲酸沼特產,木乃伊「圖論男子」的那時此刻——《木乃伊不容易》
作者/李衍蒨 「圖論男子」木乃伊檔案 發現地點:丹麥 數目:1 具 發現過程:於沼澤範圍被找到 特點:屍體被妥善地保存,頭髮及臉部表情被完整保存下來,面容極其安詳 古埃及以全身包著繃帶的木乃伊最著名,但你可能不知道歐洲因為自然環境關係,同樣「盛產」酸沼木乃伊(bog bodies)。這一篇我們到丹麥,看看完美的「圖論男子」(Tollundmanden)。...
View Article立陶宛的孩童木乃伊,透露天花歷史研究的關鍵資訊?——《木乃伊不容易》
作者/李衍蒨 木乃伊檔案 發現地點:立陶宛 數目:23 具 發現過程:屍體因地下墓室的極端環境而被木乃伊化 特點:屍體透露了那個年代的流行病狀況,特別是天花病的爆發 如有機會歐遊,很多人都會想去波羅的海旅行,感受介乎東歐及北歐之間的另類歐洲風情,波羅的海三小國愛沙尼亞、拉脫維亞及立陶宛的風景真美得如畫。不過,既然出自我手筆,當然不會是旅行遊記!...
View Artic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