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好書搶先看 – PanSci 泛科學
Browsing all 748 articles
Browse latest View live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追風又追電,富蘭克林的冒險──《天氣之書》

編按:《天氣之書》以編年形式講述一百個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時刻,標註了氣候與人類生活共同演化的歷史。一篇一個歷史時刻,皆以一張主題圖片搭配六百到八百字的短文呈現。本文摘錄兩篇:一七五二年〈班傑明.富蘭克林的避雷針〉與一七五五年〈追風的富蘭克林〉。 茲茲茲,就算觸電還是要做實驗! 班傑明.富蘭克林(Benjamin...

View Article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核子戰爭後遠離災區就沒事?氣候災難讓你無所遁逃──《天氣之書》

編按:《天氣之書》以編年形式講述一百個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時刻,標註了氣候與人類生活共同演化的歷史。一篇一個歷史時刻,皆以一張主題圖片搭配六百到八百字的短文呈現。本文摘錄:一九八三年〈核子冬季〉。 摧毀氣候又一招──核子冬季 一場完美的冷戰風暴、環境的考量、氣候科學的演變,在一九八○年代初期一併爆發,導致一種新型的環境威脅預警──核交換後的大火,可能引發「核子冬季」。...

View Article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薪資該不該透明化?──《BBC 知識》

作者|摩亞‧薩納(Moya Sarner):自由作家兼編輯 譯者|高英哲:英國約克大學經濟學碩士,台灣大學科學教育發展中心長期合作譯者 我國主計處公布去年兩性薪資差距為 14%,女性需多工作 52 天,才能達到男性領到的年薪。有人說薪資完全透明化是解決之道,不過我們真的準備好告訴大家自己賺多少嗎?...

View Article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是天分還是努力?專業音樂人怎麼養成的?──《好聲音的科學》

很多人因為熱愛音樂而想學音樂,但卻因自認沒有天分而卻步。這樣其實很可惜,因為本章接下來要說明的,就是這類「我沒有天分」的顧慮,其實是不必要的。事實是,大多數的專業樂手,也並非與生俱來就有天分。 「天分」這個詞有好幾種用法,但最常見的兩種是: 對他人的技能抱持無害的驕傲態度。(「是的,我太太跟我對小女獵海豹的天分,感到無比驕傲。這間俱樂部,就是我們送給她做為八歲生日的禮物。」)...

View Article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聽古典音樂讓你變聰明?「莫札特效應」是真的嗎?──《好聲音的科學》

一九九三年,以羅雪(Frances Rauscher)為首的一群心理學家,在聲譽卓著的科學期刊《自然》(Nature)上,刊登了一篇題為〈音樂與空間測試的表現〉(Music and Spatial Task Performance)的論文。 圖/論文截圖...

View Article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避孕藥的原理是什麼?男性避孕藥有可能問世嗎?──〈BBC〉

作者/凱特‧亞尼(Kat Ar ney)│自由撰稿人和編輯,推特帳號是@Kat_Arney 譯者/林雅玲│中央研究院國際研究生學程生物科技學博士,長期從事科普翻譯 婦女實施生理或物理性避孕機制,已有半世紀之久,如今很多男性希望能為伴侶盡一分心力,究竟男性避孕藥還要多久才能問世? 女性激素避孕藥Enovid僅以五年便引發了社會巨變。圖/BBC知識 50 多年前,第一個女性激素避孕藥 Enovid...

View Article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對真菌有許多疑問嗎?解答都放在這裡了!──《菇的呼風喚雨史》

常見於居家環境的真菌有哪些? 台灣溫暖又潮濕,真菌最愛的家 真菌(或通稱為黴菌)幾乎可以生長在任何東西上面,只要是溫暖又潮濕的地方,就很容易孳生黴菌。臺灣地處熱帶與亞熱帶之間,四面環海,雨量充足濕氣重,是黴菌生長的最佳環境。所以,一般我們的建材與家具都會添加殺菌劑,否則家具與牆壁就會被真菌破壞殆盡,例如在潮濕房間牆壁上常出現紙齦枝孢(Ulocladium...

View Article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巫師的黑暗咒語,黑麥角菌與麥角菌──《菇的呼風喚雨史》

麥角(ergot)是穀類作物如小麥被真菌感染後所形成的黑色麥角菌硬粒,含有複合生物鹼,食用後會出現循環與神經傳導的問題。麥角中毒(ergotism)可引起一系列令人痛苦的副作用。開始於相對溫和的感覺,如頭痛、全身發燙以及皮膚瘙癢,之後會痙攣、抽搐、意識障礙、出現幻覺和精神病症。更嚴重的情況下,身體組織會出現物理性副作用,例如失去末梢神經感覺能力、全身腫脹、出現水泡、乾性壞疽,最後甚至會死亡。...

View Article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左腦人?右腦人?別再用過度簡化的二分法──《為什麼有點變態,反而很可以?》

左腦人?右腦人?這種二分法真的對嗎? 圖/ElisaRiva @Pixabay 關於大腦,一個最常見的迷思(大概就和「人的一生當中只使用了大腦的 10%」這個謠言一樣熱門)是:人類可能有左腦人和右腦人之分。根據這個迷思,你的個性和「認知方式」會由你哪一邊的大腦比較強來決定,而左右兩邊大腦有明顯不同的功能,左腦據說主管分析和語言,右腦則負責創意和情感。這個迷思到底是從哪裡來的?又有多少真實性呢?...

View Article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為什麼電影越可怕,越多人喜歡?──《為什麼有點變態,反而很可以?》

嚇人的恐怖驚悚電影,人氣始終居高不下,這產生了一個心理上的矛盾:為什麼電影越可怕,越多人喜歡?...

View Article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記憶宮殿中,不應該存在的房間:那些純屬虛構的記憶──《BBC 知識》

作者|菲利浦‧鮑爾(Philip Ball):科學作家、BBC線上廣播科學故事節目主持人,著有《不只是怪》(Beyond Weird)。 譯者|劉書維:畢業於國立台灣大學農藝學系、作物生理組碩士,譯有《笑的科學》。 記憶讓我們鑑古知今,藉此準備未來,誰會知道記憶也有冒牌貨?心理學家正在研究,這些記憶贗品或許有不為人知的妙用⋯⋯ 洛柏‧奈許博士(Rob...

View Article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從大數據中看出端倪,瑪莉發現中洋裂谷──《聽見海底的形狀》

編按:本文選自《聽見海底的形狀》第十章,講述地質學家瑪莉‧薩普與研究夥伴布魯斯繪製海底地形圖,進而發現中洋裂谷的故事。 研究船來來回回,先拼湊完整大西洋航線...

View Article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綿密、柔韌、酥脆、耐嚼,食物的結構如何影響吃出來的口感?──《口感科學》

食物的結構與組織 食物的物理狀態和結構, 可以定義為和其物理組成( physical...

View Article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米粥麻糬麵包洋芋片,從黏膩到酥脆,澱粉風貌百變的秘密是什麼?──《口感科學》

來自植物的兩種澱粉 澱粉是廚房裡的經典材料,最常用的增稠劑之一。在植物體內,澱粉以碳水化合物的形式儲存能量,主要集中在種子和可食根部,例如稻米、小麥、玉米和馬鈴薯。在全人類攝入的總熱量中,澱粉佔了約 50%。澱粉由直鏈澱粉和支鏈澱粉這兩種多醣類構成,兩者整齊緊密地聚結在一起,在植物組織裡形成小的澱粉粒。不同種類植物裡的澱粉粒大小和形狀各異,稻米裡的通常很小(直徑約 5 微米);而小麥裡的大些(20...

View Article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近路不走走遠路,喉返神經的奇幻之旅──《人類這個不良品》

編按:《人類這個不良品》羅列人體的各種缺陷與設計不良之處,但其實這就是演化自然產生的結果。這些不完美成就了獨一無二的我們,也讓我們照見演化的歷史。 一條條軸突傳遞神經訊號 人類神經系統的複雜性和重要性簡直到了驚人的地步。我們有高度發展的腦子,而腦子得透過神經才能發揮功用。...

View Article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找對地方著床好難?讓古代媽媽致命的子宮外孕──《人類這個不良品》

編按:《人類這個不良品》羅列人體的各種缺陷與設計不良之處,但其實這就是演化自然產生的結果。這些不完美成就了獨一無二的我們,也讓我們照見演化的歷史。 要討論女性懷孕和分娩時所承受的死亡風險,就不得不提到子宮外孕(ectopic pregnancy)。 在科學界,「ectopic」代表某個物體出現在不該出現的位置,或某個事件發生在不該發生的地方。子宮外孕的地點幾乎都發生在輸卵管(fallopian...

View Article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視網膜竟然裝反了!演化留給人類的奇怪結構──《人類這個不良品》

編按:《人類這個不良品》羅列人體的各種缺陷與設計不良之處,但其實這就是演化自然產生的結果。這些不完美成就了獨一無二的我們,也讓我們照見演化的歷史。 說起自然界中最古怪的動物結構設計,最經典的例子莫過於脊椎動物的視網膜,從魚類到哺乳類動物無一倖免。 前後顛倒的感光細胞...

View Article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從死亡開始的屍體科研之旅 ── 《不過是具屍體》書評

文/冬耳 科普編輯 記者看到奇觀,不足以為奇,而死亡可能是大眾普遍能想到的其中一類、也是最容易震撼人心的報導主題,國際線、社會線、戰地線記者最常前往異地的第一線,代替讀者體驗他者的痛苦。當生命消逝,人的離去使人掩目沉思;但在新聞綜藝化的今日,死亡卻不再令人驚異 ── 假若我們不談謀殺、意外死亡或孤獨死,死亡能否有別於哀痛或者獵奇的其他可能?...

View Article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星際移民、系外觀光?一本屬於現代人的宇宙旅遊規劃指南 ── 《離開太陽系》書評

文/黃貞祥 衝出太陽系、迎向星際效應、穿越時空超光速、征服全宇宙,邁向人生究極巔峰 我們人類現在活在一個很奇妙的時代。 就當作智人這個物種的歷史有廿萬年好了,我們是唯一存活的人種,可見要人科動物要生存在地表上有多困難。我們的祖先在七萬五千年前,因為蘇門達臘島的多峇火山爆發造成的氣候劇烈影響,人口一度縮減至只剩兩千人,可是卻發生了認知革命,開始有了語言。...

View Article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暗殺專用!?殺人壽司中的「釙」——《跟著怪咖物理學家一起闖入核子實驗室》

編按:相信背過元素週期表的各位對釙 Po 這個化學元素不算陌生,這個原子序 84 的放射性元素除了特別難念外,還有著致命的危險性…… 壽司當前,不戰而「釙」:窺探俄羅斯前特務之死 各位或許聽過釙這個名詞。 它是放射性物質,就是那個塗在壽司上……好啦好啦,其實就是二○○六年前蘇聯國家安全委員會(簡稱 КГБ,英譯 KGB)/今俄羅斯聯邦安全局(簡稱 ФСБ,英譯...

View Article
Browsing all 748 articles
Browse latest View live


<script src="https://jsc.adskeeper.com/r/s/rssing.com.1596347.js" async> </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