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電腦要問世了嗎?當前量子電腦的大計劃——《物理雙月刊》
譯者/林中一|國立中興大學物理系教授 第一批的量子電腦已經快要問世了。在紐奧良召開的 2017 美國物理學會三月大會的第一天一大早,來自谷歌 (Google)、微軟(Microsoft)、和哈佛大學的研究者們就在一個擁擠的房間裡,向擠在裡面的物理學者們討論他們最近在量子電腦方面的成果以及他們對這個還不太成熟的技術的近程計畫。 來自谷歌的量子電腦主教級大師約翰.馬丁尼斯(John...
View Article傳說布衛生棉可以減少經痛?讓你愛上自己的生理用品──《從安妮到靠得住》
解決資源浪費,從布製衛生棉開始 半個世紀以前首度出現在日本的拋棄式衛生棉,至今仍在持續演進中。甚至可以說,現今衛生棉條的低使用率,和絕大多數女性不再需要穿著生理褲,都是拜衛生棉的優越性能之賜。不過正因為它是「拋棄式」的,衍生出資源浪費和垃圾處理的問題。 根據厚生勞動省統計,近年「生理處理用品」(衛生棉)的產量,2009 年為七十五億四千萬片,2010 年是七十三億五千萬片,2011...
View Article科學議題該如何突破同溫層?——《物理雙月刊》
編譯/常雲惠 近年來,世界各地的政治格局發生了許多變化,民粹主義抬頭,施政者短視近利的作法,在在使得以往那種尊重專業知識的價值,以及依循證據而擬定政策的作法遭到貶抑。此外,在個人的生活中,各式各樣的訊息,不論正確與否,都能在網路上的社交圈裡快速傳播,加上所謂的「同溫層」或「迴聲室效應」(echo-chamber...
View Article用核物理來揭開藝術、歷史文物的神秘面紗——《物理雙月刊》
文/林中一|中興大學物理系教授 再看一次表面之下還有沒有藏了些什麼東西 密蘇里大學哥倫比亞分校的布藍蒂.李.麥當勞博士(Brandi Lee MacDonald)是一位轉為古物修復專家的人類學家,他這五年來一直在處理一批來自加拿大麥馬士達大學(McMaster...
View Article跟《數學大觀念》的作者聊聊吧!讓班傑明教授告訴你:數學教育該何去何從?
國中的時候我們學過代數 xy;高中學過三角函數 sin,cosine;大學因人而異我們有微積分、統計……等。這些很多人都曾經學過,卻又好陌生的數學觀念,到底為何而教? 亞瑟.班傑明教授(Arthur Benjamin)source:TED Conference 做為一個科系本應與數學合作密切,現在卻貌合神離的 R 編,在禮拜六一大早爬了起來、打開...
View Article古典物理學的烏雲:一維材料的異常熱傳導現象——《物理雙月刊》
文/張之威|台大凝態中心副研究員 1900 年英國物理學家克耳文勳爵(Lord Kelvin)曾宣稱當時的古典物理學已經是晴空萬里,「只剩下兩朵烏雲」需要被解決。眾所皆知,這兩朵烏雲後來發展成相對論與量子力學革命,變成了二十世紀物理學的兩大支柱。今天這兩朵烏雲被排除之後,古典物理學是否已經恢復成晴空萬里呢?...
View Article換掉原本的「心」,我還算是活著嗎?人工心臟移植的道德思辨--《失控的長壽醫療》
圖/giphy 從許多層面來看,心臟移植手術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然而,想要進行一場「人工」心臟的移植手術更不簡單,甚至必須考量到患者對手術的接受度,因為二十年前根本沒有人料想得到自己會有機會靠一顆「人工」心臟保命。 布朗克醫師向我介紹整個人工心臟移植手術的團隊,詳細說明裡面每一位醫療專業人員是如何相輔相成地完成手術,以及將病入膏肓的患者由診療間轉介到手術台的完整流程。 圖/By sasint @...
View Article關乎生命卻避而不談的禁忌話題:植入式心律去顫器--《失控的長壽醫療》
圖/Aramisse@Flickr 植入式心律去顫器(Implantable cardioverter defibrillator, ICD)於 1980...
View Article倒番茄醬敲瓶底所引發的悲劇,和土壤液化 ──《茶杯裡的風暴》
倒番茄醬敲瓶底所引發的悲劇 某個慵懶的星期天,我在一間英式酒吧點了一份午餐:附餐會有薯片,以及隨之附上的一罐番茄醬,但是這種組合需要你付出一點體力為代價。數十年來,這些週遭的梁柱已經見證過無數次這樣的儀式:擠番茄醬。為了要讓番茄醬離開瓶子,人們大多必須與它暴力相向。 《宋飛正傳》(Seinfeld)中的片段。source:Giphy...
View Article為什麼鴿子走路會搖頭晃腦?──《茶杯裡的風暴》
圖/Pixabay 當我們形容一件事情發生得很快,常常會說「一瞬間」,意思是眼睛一開一闔的時間。人類眨眼的時間平均是 1/3 秒,但最快可以達到 1/4 秒,這似乎是相當快的時間,而這個時間內,我們的身體到底做了些什麼事情呢?...
View Article素食主義友善地球?食物的選擇才是重要關鍵——《BBC 知識》
作者/喬許‧ 賈巴提斯(Josh Gabbatiss)|居於英國倫敦的科學作家,作者推特帳號。 譯者/賴毓貞|高雄醫學大學生物系畢。 英國雷丁的特易購物流廠中,堆滿食物的貨架。圖/《BCC 知識 2017 年 8月號》...
View Article飛得越快,樓燕的世界則慢──《變身野獸》
【科科愛看書】天天都覺得心好累、人生好難?那就讓我們放棄當人,跟著搞笑諾貝爾生物獎得主一起《變身野獸》吧!作者為了對動物的日常生活感同身受,不惜親身迎接各種挑戰,吃貓罐頭、用牙齒捕魚、隨地排泄(?)如果你想擁有「不當人的勇氣」,絕不可錯過這份獨一無二的動物生活札記! 眼神犀利,貪吃也不怕被蜜蜂刺...
View Article買賣交易下犀牛的哀歌--《半個地球》
世界上的犀牛現存有二萬七千頭。一個世紀以前,曾有數百萬頭犀牛奔蹄在非洲平原上,或漫步在亞洲雨林裡。犀牛一共有五種,但全都處在瀕危險境。現存犀牛以南方族群的白犀牛為大宗,分布在南非,並受到武裝衛隊的嚴密保護。 一個世紀以前,曾有數百萬頭犀牛奔蹄在平原或雨林;現在世界上的犀牛只剩二萬七千頭。/圖 bosmanerwin@Pixabay...
View Article無所不能的智人啊,你的目標是要征服銀河系嗎?--《半個地球》
智人種無所不能?我們又要前往怎樣的未來? 有些人相信,人類應接受我們造成的生態混亂──那只是一個光明前途的附帶傷害。未來學家史都華. 布朗德(Stewart...
View Article自然已死,這是個只屬於人的新世界?--《半個地球》
野地已不復存在?人類世下的極端世界觀 並非每一位以保育自居的人士皆贊同生物多樣性必須動都不動地保護下來。也有些人相信,人類對這個活世界的改變,已到了萬劫不復的地步。他們說,我們現在必須適應生活在這個傷痕累累的行星上。這類修正主義者中有少數人嘶喊著,要採取一種極端的「人類世」世界觀: 「人類已經完全統治了地球,人類要裁決殘存野生物種與生態系的命運,只保留那些對我們物種有用處的。」...
View Article法拉第不只懂電磁學,也是火場鑑識專家?──《比小說還離奇的 12 堂犯罪解剖課》
火場通常又暗又臭,很不舒服,考驗體力。經過漫長的一天,你回到家,累得像條狗,渾身燒過的塑膠味。一點都不光彩。可是很迷人。 ──火場調查員妮亞.尼克.戴依德(Niamh Nic Daeid) 是陰謀?還是天時地利人和造就了倫敦大火? 1666 年 9 月 2 日星期日,倫敦普丁巷的一名僕役被煙嗆醒,發現樓下店鋪起火了,他猛敲雇主麵包師傅湯馬斯.法里納(Thomas...
View Article辦案可以不要米花死神,但不能沒有綠頭蒼蠅 ──《比小說還離奇的 12 堂犯罪解剖課》
對昆蟲的愛,超越了種族和腐屍 馬丁.哈爾(Martin Hall)這位高大的學者大步走過博物館展覽室,熱情又有趣的評論源源不絕。他對於館內三千萬件昆蟲標本的熱愛顯而易見,在言談之間感染旁人。博物館的勤務與刑事昆蟲學家的任務相互交錯。他的手機隨時會收到警方求援,要他拋下手邊工作,衝到犯罪現場。他說:「從屍體上採集昆蟲不是什麼愉快的體驗,可是專業領域的興致會奇蹟似地克服一切。」...
View Article